邱富群醫師談植入式心臟監測器(系列3-1): 心律不整臨床難確診 如何即時性監測心律是關鍵!

秒速閱讀:心臟疾病名列國人十大死因之一,死亡人數比例也不斷攀升,如何有效預防及治療逐漸被重視。Genet特別採訪雲林台大醫院的邱富群醫師,帶大家了解臨床上如何透過『植入式心臟監測器』提高臨床心律不整的確診率,以及助益心臟疾病的治療診斷與管理 

『心律不整』難確診 產生嚴重併發症可能致命

心律不整(Arrhythmia),指的就是心臟跳動的速率過慢、過快,或是呈現不規則跳動的現象。大多數的心律不整是良性的,像一般門診病患主述覺得心臟多跳一下或是停了一拍,均屬於心房或心室早期收縮的良性心律不整。而惡性的心律不整,如心搏過速過慢心室心房顫動等症狀一旦發作,就可能導致病患產生中風、休克、心臟衰竭或是猝死等危及生命的嚴重併發症。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心臟內科主任邱富群醫師表示,心律不整的臨床診斷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夠在心律不整發生的當下偵測到並作為臨床確診依據。然而目前臨床遇到最大的問題就是,病患發生心律不整後,求診當下聽診或是一般心電圖檢查卻均顯示正常。目前健保給付的項目中,還可以再安排24小時心電圖檢查以追蹤一整天的心跳狀況,但若在一整天的紀錄期間並無發生心律不整,對於臨床確診也沒有實質上幫助。據統計,透過24小時心電圖來偵測心律異常,能在未來一個月到三個月內能成功診斷出心律不整的病患還不到3%。因此,若有一個能夠『長期追蹤』『穩定紀錄』心律的方法,像是『植入式心臟監測器』,必定能提高臨床心律不整的確診率。

『植入式心臟監測器』實時追蹤心律 助力臨床醫療處置

心律不整有時會導致病患有經常性無故心跳、眩、甚至失去知覺等症狀,然而有時基本的檢查未必能診斷這些症是否與心不整有關。『植入式心臟監測器』即可以透過實時偵測病患產生症狀當下的心律狀況,判斷是否是由心不整所引起。

植入式心臟監測器為一長度小於10公分的細小機器,裡頭的兩個電極能夠有效地每分每秒連續紀錄病患的心跳狀況。植入的方法非常簡單,病患僅需打局部麻醉,在病患左胸骨下方打開1.5公分左右,將植入式心臟監測器沿著皮下放置,再將傷口縫合或是蓋上敷料,手術過程大約五分鐘即可完成。這種植入式心臟監測器一旦植入後,就可以持續監心律,目前業界最能記錄的時間可達四年之久

邱富群醫師表示,透過追蹤植入式心臟監測器內的訊號錄,醫師能更精準地分析病人的症狀心律不整的發生頻率種類以及次數,有助於疾病的治療、診斷以及管理。

延伸閱讀:「邱富群醫師談植入式心臟監測器」系列文章一共有三篇,分別是 --

系列3-1:心律不整臨床難確診 如何即時性監測心律是關鍵!
系列3-2:早期診斷與介入治療 可降低栓塞性中風風險 
系列3-3:遠距心臟監控系統問世 提升時效性與安全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即分享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