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口林奏延教授:間質幹細胞胞外體應用廣泛 有望成為替代細胞治療或攜帶藥物傳送的更佳選擇!

台灣再生醫學學會亞東紀念醫院於3/27共同舉辦『2021台灣再生醫學學會學術研討會』,會中邀請多位領域專家一同交流關於再生醫療的政策法規進展最新醫學技術以及臨床研究成果

近年,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 EV)已被許多研究指出是細胞之間訊息傳遞的重要調節因子,對於細胞生理學至關重要,並具有診斷治療以及做為藥物載體等應用潛力,因此也被認為是生技界的明日之星。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兒童感染科林奏延教授於本次會中也針對間質幹細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分泌胞外體(Exosome)於再生醫學的應用做了簡單的分享。

胞外體Exosome相較於微脂體Liposome 為更高效的運輸載體

胞外體(Exosome)是存在於真核生物,大小約30-100奈米之間的特殊小囊泡,外層包裹著細胞膜,裡面則包含DNA、RNA以及蛋白質等各種分子訊息,在不同種類細胞、不同微環境下分泌的胞外體也有不同的組成。而透過生物技術合成的微脂體(liposome),主要是雙層磷脂質構成的空心微球,中空的部分具有包藏物質的能力,因此也被廣泛運用為攜帶抗癌藥物的載體

林奏延教授指出,相較於微脂體,胞外體屬於人體天然生物相容性更高的運輸媒介,內涵生長因子、miRNAs等重要訊息,經由前調理或攜帶藥物製劑可廣泛應用於抗癌、抗發炎、抗衰老修復等範疇,為更高效的運輸載體

胞外體在癌症領域臨床應用廣 從液態切片、藥物載體到標靶治療

胞外體存在於所有的人體體液(body fluid)之中,因此可自液態生物檢體(liquid biopsy)中分離出來進行分析,相較於切片檢體屬於無創非侵入性的檢測方法,且相較於症狀出現或是影像學檢查也具有早期偵測的優勢。此外,胞外體因為具有高穩定性、低毒性、低致免疫性(immunogenicity)以及可穿越血腦屏障(Blood-Brain Barrier)等特性,是做為癌症藥物載體的絕佳工具

除了液態切片與藥物載體,也能利用癌細胞透過胞外體傳遞癌化訊息給受體細胞的機制針對胞外體進行標靶治療策略,像是精準抑制癌細胞分泌胞外體、阻止受體細胞吞入胞外體或是清除血液中循環的胞外體等方式,進而防止癌症進一步惡化。

間質幹細胞胞外體功效多 臍帶MSC比骨髓/脂肪MSC更具發展潛力

間質幹細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的能力,可分化成多種具有特定功能的細胞,如骨骼、肌肉、神經或是肝臟細胞等,因此可被廣泛應用於細胞療法、組織工程以及再生醫學等研究中。近幾年,間質幹細胞胞外體已被證實能參與組織修復、抗發炎、抗氧化傷害等功效,也因不具細胞核更具安全性而被認為可作為未來替代細胞治療或攜帶藥物傳送更好的選擇

林奏延教授表示MSC來源可能來自於脂肪、骨髓或是皮膚,而臍帶MSC也是一個相當有發展潛力的類型,屬於自然剩餘的物質且無需挖骨膜抽皮脂,透過生產時取下的臍帶即可取得。此外,新生兒的臍帶MSC污染少幹性(stemness)佳繼代數高產量好,更重要的是臍帶MSC分泌的胞外體可適用於三代使用,早產兒若用不到也能夠提供給父母親或祖父輩用於退化性疾病的治療。

身為小兒科醫師的林奏延教授,十分看好臍帶MSC以及其所分泌的胞外體用於臨床治療的巨大潛力, 除了可以針對退化性關節炎或是帕金森氏症、漸凍症等神經相關疾病外,對於COVID-19 新冠肺炎的治療國際上也已經有許多臨床試驗進展當中(如下圖)。林奏延教授於2020年也創立了艾萬霖生技股份有限公司,未來也將專注於胞外體的臨床前研究量產開發,期望能在全球近40家胞外體開發的生技公司中脫穎而出。


延伸閲讀:《再生醫療》亞東醫院骨科部主任張至宏醫師:首創膝關節脂肪墊治療退化性關節炎 有效減輕膝蓋疼痛並顯著改善功能!
延伸閲讀:亞東醫院骨科張至宏主任: 350萬退化性膝關節炎最新治療-自體幹細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即分享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