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net法說筆記》全宇-KY(4148)受原物料價格波動影響售價下調,2024年前三季營收17.48億元 EPS1.7元 較2023年同期減少 (12/31日股價48元)
全宇-KY(4148)近日法說會,會中經營團隊針對說明公司營運現況,以及主力產品發展做了詳細的說明,Genet為大家整理今日法說重點:
延伸閱讀:《Genet法說筆記》全宇-KY(4148) 回應6大提問: 2025年的營收是否有機會回到2023年的水平?毛利率增長的驅動因素是什麼?(12/31日股價48元)
2024年前三季營收17.48億元 EPS1.7元,較2023年同期營收22.53億元和EPS2.31元減少。前11月營收22.35億元,較2023年同期的26.73億元減少16.39%。主要原因在於原物料價格的波動,使得產品售價隨之調整。今年的平均售價約為馬幣1500元,而2023年同期的平均售價約為1800元。因此,營收下降的主要因素來自於平均單價的下跌。12/31日股價48元。
一、全宇印尼新廠已完工開始投產
二、保健品成功拓展大馬實體藥店2300家
三、ESG發酵推動生物複合肥營收占比提升
四、原物料價格波動壓抑2024年業績
五、大型種植公司對複合肥採購提升
六、2025年棕梠油市場預估呈現增長趨勢
七、保健產品與銷售渠道多元發展
一、 全宇印尼新廠已完工開始投產
的主要業務是專注於微生物的研發與應用。我們目前生產的產品涵蓋細菌、真菌以及病毒,並將其應用於不同領域。從過去單純用於肥料的功能,現在已拓展至植物疫苗的開發、保健品的製造,以及資源再利用相關的微生物技術。公司目前的營運據點包括馬來西亞的柔佛州、沙巴以及印尼的蘇門答臘。
公司的起步是以生物功能型肥料為主,應用於農業領域,並將客戶的廢棄物轉化為植物疫苗,現已將微生物技術進一步運用於保健領域,並成功建立了自有品牌。在循環經濟方面,我們旨在提升與農業客戶的黏著性,例如協助油棕產業的客戶從不熟悉生物型肥料,到逐漸認識並採用,進而看到微生物技術的多樣化應用。不僅能解決農業需求,也能延伸至保健層面,這不僅增強了客戶對我們的信任,也拓寬了公司的業務範疇。
循環經濟的核心在於利用油棕產業的廢棄物,深化我們與客戶的合作關係,並與我們的主業緊密結合。目前包括已經開展的生物疫苗業務,以及未來將應用於保健領域的原材料開發。近年來,我們緊隨這一方向發展。同時,國際間對於ESG(環境、社會與治理)的推動,為我們的產品提供了更多市場動力及機會。
許多人認為農業本質上就是綠色與永續的,但事實並非如此,如農業中的種子或許是綠色的,但化學肥料帶來了大量碳排放,化學農藥與焚燒廢棄物更是對環境不利。因此,世界各地,特別是歐盟,開始從大型農業角度檢視ESG,而不再局限於工業領域,像Ferrero Rocher集團等公司也逐漸重視這一領域,而油棕產業對於ESG的重視,也間接促進了我們永續業務的發展。
在肥料的營運上,我們主要在西馬來西亞設有兩個工廠,東馬來西亞和印尼的新工廠也已完工並開始生產。
從肥料到植物疫苗,再到保健品,所有產品均圍繞生物與微生物技術,並涉及發酵相關的研究與應用。我們除了與合作夥伴攜手發展,也專注於市場開發與產品研發,目前正在逐步布局中。
二、保健品成功拓展大馬實體藥店2300家
全宇的保健品已成功拓展馬來西亞市場,實體通路已涵蓋2300家藥店,今年更開始進軍直銷業務,為未來業務拓展奠定基礎。現在也慢慢要往其他東協的國家布局。
三、ESG發酵推動生物複合肥營收占比提升
從第三季的數據來看,生物複合肥料銷售占比逐季提升,在其他產品的比例,如化學複合肥的占比正逐步下降。
生物複合肥料占比的提升,主要得益於ESG(環境、社會與治理)觀念導入,許多集團過去對生物肥料並不感興趣,但如今因政策要求而必須採用。例如,馬來西亞的一家大型種植公司FELDA,過去雖是我們的客戶,但因其擁有自己的化學肥料生產線,主要還是使用自產的化學肥料。然而,隨著ESG政策的推動,他們不得不轉而使用我們的生物型肥料,因為若未採用符合ESG標準的肥料,他們所生產的棕櫚油將無法出口至歐盟市場。
這一變化對全宇的業務是一大利多,不過,未來兩到三年內,市場可能會出現「戰國」局面,主要是隨著大型集團陸續轉向ESG標準,市場可能會湧現一些參差不齊的供應商和生產商,導致不必要的競爭,這種情況還需要去密切關注並謹慎應對。
四、原物料價格波動壓抑2024年業績
前三季的營收為17.48億元,相較去年同期的22.53億元,下滑了29.75%。主要原因在於原物料價格的波動,使得產品售價隨之調整。今年的平均售價約為馬幣1500元,而去年同期的平均售價約為1800元。因此,營收下降的主要因素來自於平均單價的下跌。
營業毛利方面,利潤較高的複合肥占比提升,毛利率表現穩定在25%以上。營業費用中,海運費用是主要成本,其次是管理費用,因印尼廠的投入建設,帶來人力成本的增加,此外子公司GKB的營收貢獻提高,也使人力配置有所增加。其他業外收入與支出主要集中於利息收入與匯率變動,整體差異不大。
單季比較來看,2024年Q3與去年同期相比,以每股盈餘計算,兩者差異不大。產品組合貢獻相近,差異主要來自於平均單價的下降。在營業費用部分,人力成本與海運費用的增加仍是主因,特別是來自東馬的客戶運費,以及出口到印尼的運輸成本。
五、大型種植公司對複合肥採購提升
2024年Q3相比Q2,主要的變化是客戶訂單的增長,特別是FELDA與FGB等客戶逐漸將化肥產品轉為複合肥,帶動了銷售量的提升,從而使Q3的營收貢獻顯著增加。此外,子公司GKB的營收貢獻也有所助益。
毛利率方面,產品組合的影響最為明顯,Q3複合肥的銷售量較大,毛利率達到30%,而Q2毛利率則在25%左右。
資產負債表方面,截至9月,我們完成了一筆轉換債的付款,因此短期流動負債相應減少了約5億元。同時,現金部分也因這筆付款而減少了5億元,這構成了主要的資金流動變化。
存貨部分則主要因應客戶訂單需求的增加,為滿足市場需求而提升了庫存量。
全宇成功建立自有品牌,不僅展現了我們在高端應用領域的卓越能力,也提升了農業客戶對我們的信任與黏著性。這種信任來源於我們在農業微生物技術上的深耕與高效應用,讓客戶看到我們能在更廣泛的層面提供價值。
未來競爭是無法避免的,全宇在策略上除了深化在微生物事業上的專業優勢外,也積極拓寬業務範疇。例如,我們致力於將廢棄物轉化為高附加值的功能性糖產品,另外,投資新廠的產能也需投入現金。
由於長遠布局與資本投入, 2023年現金股利僅為每股1元。
六、2025年棕梠油市場預估呈現增長趨勢
展望2025年,預計棕梠油市場呈現增長趨勢,ESG(環境、社會與治理)的政策推動逐漸帶動市場需求,也預期全球最大的種植機構FELDA將進一步增加對全宇肥料產品的採用。
此外,印尼廠的產能也將成為重要助力。印尼廠已完成建設,但當地對於產品製造要求取得SNI(印尼國家標準)證照,通常需要6到8個月的申請期,目前已開始生產不需SNI證照的生物有機產品,預計2024年1月至6月的產量可達1~1.5萬噸。
循環經濟的一個關鍵環節是原物料的掌控。在沒有技術與市場時,通常可以免費取得原料,但在擁有技術與市場後,反而可能必須高價購買,這將直接侵蝕利潤。因此,全宇早在業務初期便著手深度佈局。例如,在沙巴設立的合資公司,讓我們能穩定掌控重要的有機資材。透過植物疫苗的技術,我們還能提升菌種銷售的效益。
全宇的核心業務是針對油棕種植與其相關產業鏈,例如棕油廠的廢棄物處理。最初,我們以合資的方式與油棕園合作,並逐步讓他們認識我們產品的效益。現在,部分客戶看到效益開始主動採用我們的菌種,全宇的商業模式也從單純銷售肥料,擴展到菌種銷售,進一步提供增值服務,這是我們持續深耕的方向之一。
七、保健產品與銷售渠道多元發展
保健品業務與我們的核心技術密切相關,並形成環環相扣的產業價值鏈。市面上許多企業雖有技術與市場,但往往無法掌控低成本的原物料、高端技術及市場優勢,因而無法實現「微笑曲線」的最佳效益。全宇生技則致力於在原物料、技術與市場三方面深耕,確保全方位的掌控。
在保健品領域,我們持續開發多元銷售渠道,目前已開展直銷業務,雖然直銷並非易事,但此舉旨在為未來功能糖產品奠定基礎,讓我們除了B2B銷售模式外,也能開拓直銷市場。這樣的布局,目標是打造一個從土地到人體健康,甚至家庭健康的完整產業生態系。
2024年在保健品市場的業績不僅達標,甚至超過預期,2024年預計將延續這股勢頭,進一步拓展保健品市場,實現事業版圖的「深」與「寬」的同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