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美國NIH: 解析視網膜細胞圖譜,將推動開發對致盲性眼疾的精準治療

隸屬於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 (NIH) 的美國國家眼科研究所 (NEI),日前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提出,他們發現、並且繪製出視網膜色素上皮 (RPE,一層滋養和支援視網膜感光受體的組織) 的五個細胞亞群的分布圖像,預計對於特定的退行性眼病開發更精確的細胞和基因療法將有所助益。(台灣眼疾藥物概念股:杏國(4192)仁新(6696)台新藥(6838)彥臣(4732)、全福生技(6885)、永昕(4726)溫士頓(6817)、科懋(6496))

NEI 的研究人員使用人工智慧 (AI) 分析 RPE 細胞的形態,包括每個細胞的外部形狀和尺寸。他們先使用螢光標記的 RPE 圖像對電腦進行了訓練,再分析來自九個沒有重大眼病史的遺體捐贈者的整個 RPE 單層。

在該研究中,科學家總共分析了 4760 萬個細胞,每個 RPE 細胞的形態特徵都被記錄下來,該演算法評估了每個細胞的面積、長寬比、周邊細胞的數量等。過去的研究表明,RPE 的功能與細胞連接的緊密程度有關 ─ 細胞分布越緊密,健康狀態越好。

根據形態測量數據,他們區分出了五種不同的 RPE 細胞亞群,分別稱為 P1-P5,在眼窩周圍組織成同心圓,而這個眼窩是黃斑的中心,即視網膜上最敏感的區域。與周邊的 RPE 相比,眼窩處的 RPE (P1 亞群) 往往是完美的六邊形,而且分布較密集、相鄰細胞的數量最多。但出乎意料的是,他們發現周邊視網膜含有一圈 RPE 細胞 P4 亞群,其細胞面積與黃斑部及其周邊的 RPE 非常相似;研究人員表示,P4 亞群的存在凸顯出視網膜周邊的多樣性,表明 RPE 之間可能存在我們目前還不知道的功能差異。

但來自於患有老年性黃斑部病變 (AMD) 遺體捐贈者的 RPE,其眼窩的 P1 亞群往往已經不存在,而 P2-P5 亞群的細胞之間的差異沒有統計學差異。相對於未受 AMD 影響的 RPE 細胞,AMD 患者的 RPE 細胞趨向於被拉長。

此外,科學家還分析了受到不同視網膜變性疾病 (如:脈絡膜血症、L-ORD或沒有確定分子原因的視網膜變性) 影響的患者的超寬視野眼底圖像,結果表明,不同的 RPE 亞群容易受到不同類型的視網膜退行性疾病的影響

NEI 主任 Michael F. Chiang 博士認為,這些結果為讓我們更加瞭解不同的 RPE 細胞亞群及它們對不同視網膜疾病的敏感性與脆弱性,並且,為開發治療各種視網膜疾病的標靶療法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框架。該技術也以前所未有的細節解析視網膜細胞,並有可能可用於預測活體患者 RPE 健康的變化。

延伸閲讀:《眼睛》研究:Avastin /bevacizumab 和 拜耳Eylea 可改善黃斑部水腫視力平均提高3 行 (視力檢查表)
延伸閲讀:《眼睛》戒酒老藥新使命!視網膜色素變性或是黃斑部病變漸進性失明患者或有機會重獲視力

資料來源:NIH、SciTechDaily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即分享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