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IVD-19》政府注意了! 「宅在家」有助抗疫嗎?預測模型告訴你:什麼階段該時施哪種程度的隔離

COVID-19 主要靠飛沫傳染,近距離接觸或共同觸摸受汙染物品時便很容易傳遞,故家戶內傳染的比例很高,而親戚朋友之間的聚會、辦公室、教室的比鄰而坐,談天用餐時的口沫橫飛......風險之大,不言而喻。

因此,多數國家都已經採取不同程度的「社會隔離」或「社會疏遠」措施,例如:勸導避免前往不必要的人群聚集處 (如:電影院)、鼓勵在家工作,或是禁止戶內或戶外的大型聚會、學校停課、甚至全民禁止外出。

有鑑於目前無疫苗可預防的情況下,各國遏止和控制 COVID-19 傳播的能力至關重要。為此,西澳大利亞大學的研究人員最近設計了一套電腦模型,可以用以評估一系列的社會疏遠措施,是否可以降低感染率以及醫療保健系統的壓力。運算結果顯示:自我隔離以及減少 70% 的「社會接觸」,是最有效的策略所謂的「社會接觸」指的則是「學校、工作、家庭以外的任何接觸」。研究人員還特別指出,由於未上學的孩童在社區之中仍可能會繼續密切互動,父母額外請假照顧也造成 (社會經濟上的) 傷害,因此,除非可以減少 30% 以上的「社會接觸」,否則「單獨」實施停課而無配套將是最無效的措施。

此外,利用該電腦模型還可以協助擬定「在什麼時機、該採哪種措施、實施力度該多強」,以及疫情逐漸消退時,該如何分階段解禁以防疫情再起。

照理來說,「停課停班」的目的,就是要讓民眾「待在家、減少接觸」,若是因為不用到校、到公司而四處逛,反比到校或上班來得更加危險。父母除了自己應該要有正確態度,也應該教育孩童;另外,校方也應在平日就灌輸學童此觀念,由下而上、反向教育家長;至於已經是成年人的大學生,就應該自己長腦袋來判斷是非對錯了。

資料來源:Medical Xpress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即分享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