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型肝炎》美國NIH: C 型肝炎入侵細胞的關鍵蛋白質「HCV E2」,將有助於疫苗開發

C 型肝炎是美國最常見的血源性傳染病之一 (約有 240 萬名感染者),在分娩過程、共用注射器具等情況下最容易發生傳染。在台灣,C 型肝炎的盛行率雖然遠低於 B 型肝炎,但據估計,目前也仍有 25 萬人須接受治療

C 型肝炎是由 C 型肝炎病毒 (HCV) 感染所引起,急性感染後,僅有約 20-30% 的患者會出現臨床症狀 (發燒、疲倦、厭食、隱約腹部不適、噁心、嘔吐或黃疸等),多數人在感染前幾年都無明顯症狀,因而容易被忽略;此外,有 70-80% 的感染者會演變成慢性感染,若未經治療,則可能會導致肝硬化、肝衰竭、癌症和死亡。目前雖有抗病毒藥物可供治療,但卻仍無疫苗可供預防 HCV 感染

隸屬於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 (NIH) 的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 (NIAID) 的科學家,日前在《Nature》上發表的一則研究,鑑定了 HCV 表面的一個關鍵蛋白質「HCV E2」,以及可與其結合的人類細胞受體「CD81」的結構,並發現此二者在酸性條件下會容易結合;一旦兩者接觸,HCV E2 的構型就會改變、使病毒與細胞膜結合得更緊密、促進病毒進入細胞。研究人員表示,此發現將可為開發 HCV 疫苗提供新的線索,例如誘導「可阻斷 HCV E2 與 CD81 結合的抗體」的生成,或許就可阻止病毒入侵細胞、達到預防之功效。

延伸閲讀:《NASH》吉利德 (Gilead ) 和諾和諾德 (Novo Nordisk)聯合藥物組合,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NASH) 治療上展現潛力
延伸閲讀:《非酒精性脂性肝炎》肝病總是沉默!非酒精性脂性肝炎NASH值得您我重視!

資料來源:NIH、ScienceDaily、疾管署、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即分享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