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醫學》化療患者需要高劑量造血幹細胞 ! 科學家開發激誘導性多能幹細胞 (iPSC) 分化為造血幹細胞

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的科學家們近期在《Cell Reports》中發表的最新研究指出,他們已開發出一種方法,可以從人類誘導性多能幹細胞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 iPSC) 中誘導產生人類造血幹細胞前體。該方法對於化療患者相當重要。

需求
化療對血細胞與造血幹細胞有相當大的破壞性,患者會需要高劑量的造血幹細胞以補充遭化療破壞的血細胞群體,然而捐贈的幹細胞短缺、且必須進行組織配對,使得真正可進行移植的個案少之又少;因此,科學家正積極尋找替代方案。目前雖可由成人細胞中創造 iPSC,不過,要將之誘導成為人類造血幹細胞、並分化成任何類型的血細胞,卻仍是一大挑戰。

模擬生命的最初
科學家知道,造血幹細胞約在胚胎發育後第 32 天左右生成,但在胚胎發育過程中微環境內所有的變化,目前仍不完全明瞭。新南威爾斯大學的研究人員因此製作了一個 3 cm x 3 cm、可模仿胚胎心臟跳動和血液循環的微流控設備,以及一個軌道搖動系統,讓 iPSC 在設備中能夠移動,他們想知道,細胞移動的同時所產生的剪切應力或摩擦力,是否有助 iPSC 朝向造血幹細胞的方向分化。

結果顯示,該裝置可以刺激 iPSC 發展成為血液幹細胞的前體,並繼續分化成為各種類型血細胞,這將可解決捐贈幹細胞不足、需要組織匹配等問題。研究團隊現在希望能將該技術規模擴大、以生物反應器生產大量細胞,為血癌或遺傳性疾病患者提供充分的造血幹細胞來源。

延伸閱讀:《再生醫學》日本:誘導多能幹細胞 (iPS cell) 療法副作用小,心臟、視力、神經疾病患者都有受惠可能
延伸閱讀:《再生醫學》窺視胚胎發育:科學家利用幹細胞創造出具有大腦組織和心跳的「合成小鼠胚胎」

資料來源:Medgadget、EurekAlert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即分享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