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技投資》早期臨床試驗不受青睞!! 生技製藥產業投資風險越來越高 讓人霧裡看花

「投資」是賺錢的一種方法,選擇投資項目是很有挑戰的一個課題,誠如Versant Ventures 的首席投資人 Joel Drewry 所說,投資 2023 年的生物技術產業,猶如坐雲霄飛車,令人忐忑。Drewry 認為目前願意投資處於早期階段 (風險較高) 的生物技術公司的投資者越來越少,估值貶值使併購交易和首次公開募股更難實施,尤其是如果該公司還堅持以前的估值的話。

不過,醫療保健投資銀行 Chardan 的首席科學長 Gbola Amusa 卻認為,估值的降低,會更有機會創造好的業績,較低的估值對那些正在尋求交易和收購的製藥公司來說也許是個好兆頭。

總體而言,2023 年生物製藥的市場表現和指標並不漂亮。180 多家生物技術公司和製藥公司集體裁員數千人甚至還有一些是完全下市。Leerink 去年第三季的資料顯示,市值從 2 億美元到 100 億美元不等的 154 家生物技術公司和製藥公司的股票價值至少下跌了 20%,其中近 70% 是市值在 2 億至 10 億美元之間的生物技術公司。在這種規模的生物技術公司中,股價下跌至少 20% 的家數是上漲 20% 的公司數量的 3 倍。T.D. Cowen 公司董事總經理兼高級分析師、醫學博士 Yaron Werber 直接了當的表示,在種種不安因素之下,投資市場可能已經觸底。

私人融資也大幅減少。根據投資銀行 Leerink 的資料,截至去年第三季末,有 129 家生物技術公司完成了交叉輪融資,但這些仍處於非公開狀態;絕大多數企業仍在觀望,希望未來能出現更好的投資信號。

另外,聯邦政府加強了對藥品價格的打擊和對生物製藥交易的監控,無疑為投資帶來陰霾。但是美聯儲的加息已經完成,央行在 12 月維持利率不變,並表示 2024 年可能會有 3 次降息,這對那些希望從投資銀行家那裡獲得資金的生物技術公司來說是個好消息。

風險投資公司並沒有「傾瀉」資金,晚期融資的緊縮,最終影響到了早期投資。Pitchbook 的資料顯示,預計生物製藥企業在 2023 年融資資金 240 億美元,這是 4 年來的最低水準,據分析,這比 2022 年減少了近 130 億美元。整個行業的風險投資家都反映了這一點,例如拜耳 (Bayer) 影響力投資部門「Leaps by Bayer」的負責人、醫學博士 Juergen Eckhardkt 在接受《Fierce Biotech》採訪時說,拜耳不再致力於實現 2022 年 4 月制定的融資目標 [指原本預定 2024 年底向「Leaps by Bayer」投入超過 13 億歐元 (14.2 億美元) 的資金]。

不過,2023 年也不全是壞消息。例如:在 MAPS PBC 和 Karuna Therapeutics 分別提交新藥申請後,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PTSD) 和思覺失調症的新療法可能即將問世;禮來 (Eli Lilly) 的 donanemab 在阿茲海默症領域與衛采 (Eisai)/百健 (Biogen) 不相上下,有可能成為進入該市場的新藥;GLP-1 相關藥物更是吸引了幾乎所有製藥公司和廣大公眾的目光。

「投資眼光」對於生物技術製藥業的戰爭來說,是不可或缺的能力,往往是寧可錯投,不可錯過。但 2023 年的投資趨於保守,早期風險投資公司 Breakout Ventures 的領導人說,「那種基於害怕錯過的投資在這個市場上是不存在的。」歸根結底,私人投資者需要打開首次公開募股 (IPO) 的管道,才能看到明確的退場策略 (在 2021 年申請上市的生物技術公司達到創紀錄的數量後,2022 年的 IPO 數量下降到只有 19 家;2023 年到 12 月為止 IPO 的數量則大致相同)。

IPO 市場的回歸 (或更多的反向併購活動) 將有助於刺激更多的後期私募融資,因為投資者可以再次看到這些資金的流動性,畢竟投資就是為了賺更多錢。

延伸閱讀:《生技投資》展望 2024 年生物製藥業發展,專家:人工智慧、神經科學和 GLP-1s 將保持強勁勢頭
延伸閱讀:《生技投資》生技製藥業併購掀熱潮!2023 年超過 20 億美元的收購 有哪些疾病治療受青睞? (必讀)

資料來源:Fierce Biotech、FE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即分享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