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技投資》輝瑞研發高層異動,六大研發問題挑戰著新任主管,更將左右著輝瑞的未來(必讀)

輝瑞 (Pfizer) 研發主管 Mikael Dolsten 即將卸任,《Endpoints News》的醫藥記者 Max Bayer 列出了輝瑞臨的六大關鍵研發問題,而這些問題將決定輝瑞未來的研發方向與產品策略:

1. 如何強化肥胖症治療產品線?
輝瑞目前有 3 種減重藥物處於第一階段臨床試驗,包括其主要候選藥物 danuglipron。然而,去年一項試驗報告顯示,每日使用二次 danuglipron 會導致停藥率很高,故輝瑞以每日一次的劑量重新測試該藥物,最新的數據預計將於近日公佈。這將為新的研發主管提供一個機會,讓他們決定是繼續開發該藥物,還是進行其他調整。

2. 輝瑞是否希望在疫苗以外的領域將 mRNA 發展成一項重要業務?
放眼整個生物技術領域,不乏專注於將 mRNA 技術應用於癌症、細胞療法、基因編輯等新方法的公司,其中也包括輝瑞的兩家新冠疫苗同行 ─ 莫德納 (Moderna) 與 BioNTech,這兩家公司都在腫瘤學領域擁有重要項目。然而輝瑞自三年半前的 mRNA 新冠疫苗之後,僅針對流感、水痘,以及與呼吸道融合病毒 (RSV) 蛋白質次單位候選疫苗開發新組合,在其他臨床應用 mRNA 方面的成果寥寥無幾 (當然,這些疫苗中的任何一種都還是可能成為重要的產品)。

3. 輝瑞在基因療法領域的雄心壯志有多大?
輝瑞在基因治療領域採取了謹慎的態度。儘管輝瑞是美國僅有的兩家獲批以基因療法治療 B 型血友病的公司之一,並且擁有一種治療 A 型血友病的後期候選藥物,但該公司去年將一系列針對罕見疾病的早期基因療法候選藥物出售給阿斯利康 (AstraZeneca),最近還放棄了 Vivet Therapeutics 開發的一種治療威爾森氏症 (Wilson disease) 的一期專案,此外,針對裘馨氏肌肉失養症 (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 DMD) 的 III 期基因治療試驗也已失敗。面對基因治療領域的蓬勃發展,輝瑞的新任主管必須決定是否繼續投資這個高報酬、卻也高風險的領域。

4. 成本削減將如何影響研發?
就在輝瑞似乎即將完成去年宣布的 40 億美元成本削減計劃之際,該公司在 5 月份再度宣布了新一輪 15 億美元的成本削減計劃,重點是提高生產效率和「增強產品組合」。在公司進行了一系列收購之後,新的研發主管與產品組合戰略負責人需要決定哪些項目該優先考慮、哪些項目該削減。

5. 輝瑞在腫瘤學領域的目標有多遠?
輝瑞以 430 億美元收購了 Seagen,加上其現有的癌症治療產品組合,展現了其成為頂級腫瘤藥物公司的雄心壯志。然而,輝瑞在腫瘤領域的收入仍落後於競爭對手阿斯利康與嬌生 (Johnson & Johnson) (今年第一季:輝瑞 35.5 億美元,嬌生 48 億美元,阿斯利康 51 億美元)。不過,輝瑞擁有 20 個正在進行的 III 期腫瘤學項目,預計到 2030 年將擁有 8 種暢銷腫瘤藥物;只是,這仍需主管制定有效戰略,才能實現輝瑞在腫瘤領域的目標。

6. 如何重塑投資者對公司的信心?
由於輝瑞的規模過於龐大,使得任何單一產品都很難對其整體業績產生顯著影響 (新冠疫苗是個例外)。新的研發主管不僅要做出科學決策,還需要向內部和外部投資者傳達一個明確的願景,才能重塑投資者對公司的信心,並推動公司股價的增長。

資料來源:Endpoints News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即分享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