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net法說筆記》軒郁(6703) 回應11提問:折扣對應市場競爭策略? 海外市場的現況與展望?國外遊客對營收的貢獻度?(12/11日股價158.5元)
軒郁(6703)近日法說會,會中經營團隊針對說明公司營運現況,以及主力產品發展做了詳細的說明。
延伸閱讀:《Genet法說筆記》軒郁(6703)受報復性出國影響 前三季EPS 7.6元較去年同期EPS10.15元減少,遇逆風保持穩健步調(12/11日股價158.5元)
針對本次法說會會後投資人對於軒郁營運上的提問以及公司回覆,整理如下:
問一:因應其他品牌模仿,未來是否祭出折扣等方式應對?
問二:海外市場的現況與展望?
問三:11月營收創新高後,是否具備持續力?
問四:Facebook釋出將導入AI控制廣告詐騙,是否對公司有幫助?
問五:國外遊客對營收的貢獻度?
問六:明年海外成長確定性較高,針對哪些通路進行拓展?
問七:線上成長主要來自哪些通路?
問八:是否考慮建立品牌形象旗艦店?
問九:旗下八個品牌的成長表現如何?
問十:多品牌策略是否分散資源?如何平衡?
問十一:阿原品牌的改造進度?
問一:因應其他品牌模仿,未來是否祭出折扣等方式應對?
答: 折扣並非萬靈丹。第三季我們的確比往年多了折扣,但同時也努力提升產品的豐富度,增加折扣會影響毛利率。長期而言,如果一個產品或品類最終陷入價格戰,品牌經營就失去了意義,核心仍然是商品力。我們在研發上的投入,讓商品更有競爭力。例如,同樣是膠原飲或夜酵素,為什麼消費者選擇我們的產品?因為它們更有效、更有感。
消費者可能會短期嘗試價格更低的產品,但最終仍回到我們的明星商品,我們的回購率超過五成以上。在市場競爭加劇時,我們依然穩步前行。目前台灣仍是我們的主要市場,但我們近年來積極耕耘海外市場,並已看到顯著成效。今年海外市場成長超過50%,預計明年仍有望再成長50%以上。此外,世界級代言人為品牌帶來了更高的國際關注。尤其在日本和韓國,消費者對我們產品的需求逐漸增長,並帶動了藥妝店通路的拓展。
市場環境逆風並非僅針對我們一家,對於品牌步伐與行銷規劃,我們秉持穩定策略,確保費用率控制良好,雖然毛利率受到一定影響,但仍然有信心繼續提升市場占有率。
問二:海外市場的現況與展望?
答: 今年截至11月,海外市場營收成長約50%。在疫情前,海外市場佔我們總營收的35%,但三年疫情期間,許多代理商與物流通路中斷。我們的整體營收在這三年中顯著成長,海外市場絕對數字雖未回到過去的比例,但成長速度已恢復。
從目前的訂單與新談成的通路顯示,明年海外市場的營收將再增長一倍以上。我們的海外業務仍處於早期階段,但台灣市場的基礎、法規與技術準備,使我們能快速拓展海外市場。東南亞市場特別值得期待,目前已有四個潛力市場正在拓展中,預計將成為重要的營收來源。
問三:11月營收創新高後,是否具備持續力?
答: 11月的營收創新高對我們來說是可喜的成果,但我們仍保持謹慎。儘管第三季逆風明顯,第四季的表現已有顯著回升,預計第四季整體營收將優於第三季,並接近第二季的水平。11月作為全年最大的基期,我們仍需要努力挑戰明年的新高峰,今年在多方努力下,營收年增率不到1%,顯示去年基期非常高,但我們在費用控制與營運指標上的努力,使得今年的整體表現依然穩健。
問四:Facebook釋出將導入AI控制廣告詐騙,是否對公司有幫助?
答: Facebook的AI計畫對我們影響有限。多年來,我們已適應數位廣告成本的上升,也發展出相對可控的應對策略。不過,隨著詐騙問題增加,消費者對Facebook的信任度下降,部分用戶已轉移到其他平台。我們的品牌策略不依賴單一數位工具,會根據市場變化調整行銷策略。另,線下的強勁表現也影響了毛利率,因為線下的折扣與通路費用較高。
問五:國外遊客對營收的貢獻度?
答: 疫情前,國外遊客對我們營收的貢獻相當高,尤其面膜作為台灣三大伴手禮之一,佔比達30-40%。疫情後,面膜的整體占比下降,取而代之的是本土消費者的增長和品牌的國際化拓展。觀光客仍然是重要的增長動力,但我們的長期目標是將品牌推向國際。
問六:明年海外成長確定性較高,針對哪些通路進行拓展?
答: 我們的海外拓展策略一向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從台灣進行跨境測試,在這些市場中,我們經歷了超過一年的跨境銷售,以了解當地消費者對我們產品的偏好。然而,跨境測試的成本非常高,尤其是運費,因此我們將其視為測試費用,目的在於收集數據,確認哪些商品更受當地市場青睞。
在測試完成後,進入第二階段會加大投入,開始尋找當地最適合的代理商,並與他們簽訂合作協議。目前已簽訂多個國家代理商,並取得銷售保證額,這將是明年海外營收增長的主要來源。
問七:線上成長主要來自哪些通路?
答: 主要來自屈臣氏、康是美及寶雅等三大通路。今年這些通路均有顯著成長,並為我們帶來多項獎項。雖然通路費用較高,但合作成效良好。旗下八個品牌均有成長空間,但大部分仍需與國際品牌競爭,我們將持續努力追趕,並提升市場地位。
問八:是否考慮建立品牌形象旗艦店?
答: 目前我們對實體通路持謹慎態度,主要挑戰來自人才短缺。我們併購的阿原品牌有15個專櫃,讓我們學習線下通路的經營模式。雖然線下拓展潛力大,但目前仍需累積更多經驗與資源。
問九:旗下八個品牌的成長表現如何?
答: 今年保健品與美妝品表現均衡,保健品營收成長超過30%,美妝品牌「未來美」亦成長30%以上。未來我們期望保健與美妝品的比例更均衡,為集團帶來更穩定的成長。
問十:多品牌策略是否分散資源?如何平衡?
答: 這應該是一個永遠的問題,特別是考慮到台灣市場是否適合建立多品牌的集團。從我們的角度來看,是否有可能成為台灣的「迷你型P&G」,這一直是我們的夢想,然而,目前距離實現仍有很大的差距。
其實,台灣市場並不算小,保健市場約有一千億元規模,美妝市場則約有五百億元。以軒郁目前的整體營收來看,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當然,多品牌策略的挑戰之一是整體獲利表現,有較多發展初期品牌要養。相較於單一品牌的公司,我們的毛利率與淨利率較難控制,單一品牌的公司可以更專注。
對我們而言,最重要的是整體的發展動能。目前我們的品牌仍處於萌芽期與成長期,因此我們不會因為短期的成長目標而貿然推出新品牌。只有當我們具備足夠的人力資源,發現市場明顯的缺口,並且有完善的人才庫時,我們才會考慮推出新品牌。例如,先前提到的寵物保健市場雖然具吸引力,但目前競爭非常激烈,且我們未必能輕易超越現有的品牌。
內部訓練人才是個緩慢且耗時的過程,因此我們也持續尋找外部資源,希望能找到與我們價值觀相近的合作夥伴。透過策略性投資或併購,我們尋求實現「1+1大於2」的效果,預計明年可能會有相關的合作案執行。
問十一:阿原品牌的改造進度?
答:阿原是一個獨特且歷史悠久的品牌,其品牌價值甚至超越了我們旗下的其他品牌。目前,我們正努力尋求一個平衡點:在不改變其核心理想與抱負的前提下,實現品牌的營收增長與可持續發展。首先從線上入手,我們的努力讓其電商業績實現了數百倍的增長,雖目前仍不足以完全支持整體運營成本,但成績已逐漸向好的方向發展。
新的方向也開始探索,以前軒郁不從事代工業務,但今年一月底,Uniqlo將推出由阿原生產的永續肥皂,這一合作充分展示了國際大品牌對阿原品質與價值的高度認可,也有多家日本企業也來訪參觀了我們的農場與工廠。阿原的工廠秉持「能由人完成的,就不讓機器做」的理念。
截至今年,阿原的業績已顯著增長,距離實現盈虧平衡僅一步之遙。展望明年,我們計劃實現損平並小幅獲利,並按照當初的規劃推進阿原的IPO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