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科幻小說情節? 科學家:Xenobot 是世上第一個「會繁殖的活機器人」

最近的科技新聞中,有一個引人熱烈討論、名為「Xenobot」的「機器人」的消息;接著,我們可以看到它的註解:這是世界上第一個活體機器人、可以自我修復、還可以進行自我複製......。初次看到這裡,相信有不少人都會開始困惑:來自於自然細胞的群體,為什麼叫做「機器人」?「生化機器人」要成真的嗎?它們會「自我複製」,會不會對人類形成威脅?

先讓我們回頭複習一下這則消息的概要:

佛蒙特大學、塔夫茨大學和哈佛大學懷斯生物啟發工程研究所的科學家們,由非洲爪蟾的胚胎中,取出了皮膚幹細胞,這些細胞最終會形成一團約有 3000 個細胞聚集而成的細胞團塊,外側細胞開始特化出纖毛、使整個細胞團塊可以移動 (此即「Xenobot」本尊);此外,它們在繞圓圈的過程中,會將四散於環境中的相同細胞推擠、堆疊成另一個細胞團塊,而這一個新的細胞團塊,也會再特化出纖毛、並出現相同的「行為」(出現「第二代」的 Xenobot,即所謂的「自我複製」)。而當科學家利用器具使 Xenobot 受損時,它們會自行修復;另外,透過人工智慧模型計算與試驗發現,「C 型」的 Xenobot,堆疊、製造出「下一代」Xenobot 的效率最高,而目前,它們已經可以產生第四代的 Xenobot。

在此,要向讀者解釋的是:

首先,科學家將「機器人」這個名詞,廣泛用於稱呼「能自主行動為人類完成某些事」的機體,包括、但不限於「機械」;其次,此處的「自我複製」,其實並不是像我們印象中「從自身的一部份產生出另一個個體」,而是透過細胞團的「活動」,將環境中分散的細胞堆疊起來、進而形成另一個可以活動的細胞團;第三,「Xenobot」一詞,取自細胞來源 ─ 非洲爪蟾的學名「Xenopus laevis」與機器人「bot」,有人翻譯為「爪蟾機器人」、「異種機器人」,也有人因為它是活細胞而將之稱為「活體機器人」。

Xenobot 之所以引發大眾討論有幾個主要原因:

1. 其原始細胞來自於「非洲爪蟾卵細胞」,但細胞的命運卻可被引導至「與發育成蝌蚪」毫無關聯的方向。

2. 在適當環境下「增殖」的方式,是所謂的「動力學複製」,這是一種已知會發生在分子層次上的過程,但在細胞或生物體的層級上,則是前所未見。

3. 科學家認為,若是未來能有辦法對 Xenobot「下指令」、讓它去做我們想讓它們做的事,或許將可應用於治療創傷、先天缺陷、癌症或老化等問題,或甚至環境汙染問題。

不過,研究人員認為,現在就談「應用」還太早,目前最關鍵的是,必須找出 Xenobot 和環境之間的對應關係,才可能讓它完成複雜的工作。此外,他們也強調,Xenobot 的相關研究都在倫理學家監控之下,也沒有釋放至環境之中,且數週後就會自行分解,因此外界不用過度擔心。

延伸閲讀:通過障礙考驗!MIT 的「迷你獵豹」,透過學習讓機器人行動更接近真實動物 !
延伸閲讀:《外骨骼機器人》更輕型可協助神經損傷者再度走路! Rewalk新產品 Reboot 獲FDA突破性設備資格

資料來源:BioSpace、CNN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即分享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