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症》全球近一億人有嚴重抑鬱症卻無藥可治! 腦內的天使與惡魔:小膠質細胞成為新標靶

世道艱難,處於高壓狀態下的現代人,罹患精神疾病、甚至自殺的比率症在悄悄上升。然而,值得警覺的是,在全世界多達 2.64 億患有嚴重抑鬱症(depression) 的人中,有 1/3 對現有抗抑鬱藥的治療無反應,且藥物療效還會隨著時間推移而逐漸失效。這一點,無論是從患者或科學家的角度上看來,都令人感到十分沮喪。在其他像是腫瘤或心血管疾病的治療上,都有了長足的進步,然而,在精神疾病「治療」的發展上,卻落後了數十年。

但過去的十年並非毫無所獲,在大腦相關研究上已取得許多重要進展,讓人們重新了解腦部疾病的發展,並透過這些瞭解,為預防大腦疾病、治療精神疾病帶來了一些新的希望,例如下列幾項相關研究,帶給了科學家一些新的思維,希望透過這些方式,可以協助患者脫離藥物、重拾健康:

1. 哈佛大學 (2012 年):

正常狀態下,大腦內的小膠質細胞 (microglia,神經膠質細胞的一種,是腦部第一道、也是最主要的免疫防線) 會分泌抗炎因子保護著神經迴路;但當它感受到「威脅」─ 包括環境毒素、創傷、感染、長期壓力等,反而會分泌促使發炎的毒素,摧毀掉它曾經守護的神經突觸,影響了人們的精神狀態、情緒、行為和記憶。

2. 麻省理工學院 (2016 年):

研究人員編寫軟體控制 LED 燈,使之以伽馬腦波的頻率閃爍著,並以無創方式從大腦外部傳遞此光脈衝給患有阿茲海默症的小鼠。這樣的治療可以使得小膠質細胞「改邪歸正」─ 停止釋出促進發炎的毒素、不再傷害突觸外,還會恢復神經保護因子的釋放、修復脆弱的突觸,並刺激新的神經元生長,同時,在大腦中搜尋並清除異常的斑塊或糾結的蛋白質,使小鼠在記憶任務方面的表現獲得改善。此療法目前正在進行人體臨床試驗。

3. 哈佛大學 (2016 年):

證明經顱磁刺激 (TMS,將輕度而短暫的磁脈衝由頭皮表面引入大腦區域)可以使「對藥物無反應的抑鬱症患者」的大腦迴路恢復健康。部分患者接受 30次 TMS 治療後明顯緩解,甚至數年內疾病皆無復發。

4. 加州大學與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2014, 2018 年):

由於小膠質細胞與分布於腸胃道中的神經細胞有聯繫,腸道菌叢異常也會導致大腦抑鬱與其他情緒障礙。研究人員提出,間歇性禁食和模擬禁食的飲食方式,會影響小膠質細胞轉向正面行為,將有助增加神經元的抗性。

這些研究突破了以往認為抑鬱症與焦慮症是腦內化學失衡所導致的印象。然而,正如人體會接觸到各式各樣病原體、會發炎、也總會有一些細胞發生癌變,只要人體有足夠的免疫力,便可抵禦外敵、清除異常細胞、修復組織、回復健康,只要能讓大腦的免疫細胞 ─ 小膠質細胞正常運作,就有機會治療這些由腦異常所引發的疾病。

補充:
美國食藥署 2008 年已經批准經顱磁刺激使用於憂鬱症的治療,之後也陸續被運用在睡眠障礙、強迫症、慢性疼痛等疾病。我國則在 2018 年由衛福部許可用於對藥物治療反應不佳之重度憂鬱症成人患者,至今已有許多患者受惠,只是目前尚未納入健保給付。有需求的患者可於門診時向醫師諮詢。

資料來源:波士頓環球報、台北市立聯合醫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即分享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