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熱》泰國長達20年15,281案例追蹤: 登革熱二次感染比首次發作症狀更嚴重,哪些族群受害深?

近年來全球各地登革熱(dengue)病例大幅增加且多次爆發,尤其在中南美洲、撒哈拉以南非洲、東南亞以及南太平洋人口稠密島嶼等所謂的登革熱帶(dengue belt)地區,登革熱發生率更是以指數級成長,世界衛生組(WHO)表示登革熱是全球最廣泛且成長最快的媒介傳播(vector-borne)疾病

登革熱病毒主要是由埃及斑蚊(Aedes aegypti)白線斑蚊(Aedes albopictus)作為傳播媒介,隨著全球氣候變遷的加劇,病媒蚊已從這條橫跨北緯35度與南緯35度的熱帶與亞熱帶區域持續向北擴大。根據2024年4月的最新報告,美國光在今年前三個月就發生超過520萬例的登革熱(dengue)病例,死亡人數超過1,000人,此病例數較2023年同期顯著增加。

從過去多年的登革熱疾病史來看,可以發現那些多次感染登革熱病毒的人群,第一次感染通常是輕微發作,此後曝露於登革熱反而有相當大的風險發展成嚴重疾病,這也引起了一個新的問題:為什麼後續登革熱發作會比首次感染更嚴重呢

泰國一項長達20多年的登革熱研究結果近日發表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期刊,該研究針對曼谷一家兒童醫院從1994年到2014年的登革熱監測數據進行分析(15,281個登革熱案例),並解釋了四種登革熱病毒亞型—DENV-1、2、3和4—如何影響後續嚴重感染的風險,結果顯示:

1.具有登革熱病毒高抗體效價(antibody titer)的個體較可免於感染以及發展為嚴重疾病,而具有亞中和(sub-neutralizing) 抗體效價的個體在二次感染患嚴重疾病的風險則較高

2. 兩次感染為非常相似血清型(例如DENV-3與DENV-4)或非常不同血清型(例如DENV-1與DENV-4)的個體在二次感染患嚴重疾病的風險較低,感染血清型僅有中等程度差異的患者在後續感染中出現嚴重症狀的風險則較高,其中又以首次感染DENV-2、隨後又感染DENV-1的患者風險最高

研究團隊表示,此項研究結果表明了免疫印記(immune imprinting)有助於確定登革熱疾病風險,未來可作為監測人群風險變化以及量化候選疫苗的風險狀況。

延伸閱讀:《疫苗》研發十年!! 武田登革熱疫苗 Qdenga 即將推出,強勁需求投十億歐元擴產

資料來源:MedicalXpress,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更多資訊,請參考今日彙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即分享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