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變種Omicron》三個目標棘蛋白基因無法被PCR檢測到!! 全新變異株 Omicron 「窮凶惡極」之相!(閱讀)

這幾天關於 COVID-19 的消息中,最受人注目的莫過於世衛組織宣布將 SARS-CoV-2 的 B.1.1.529 變體,定為「高關注變異體」(variant of concern, VOC),並命名為 Omicron。這意味著,全球必須嚴陣以待!

Omicron 變體是 2021 年 11 月 24 日首次由南非通報給世衛組織,而其後,波札那、比利時、香港和以色列也發現了該病毒。首次被確認的感染樣本,是於 2021 年 11 月 9 日收集到的。此次該變體如此受重視,主要是因為它具有大量突變,光是在棘蛋白上,就有超過 30 個突變,而初步證據顯示,與其他「高關注變異體」相比,Omicron 變體造成人體再感染的風險增加,且一些實驗室表示,以當前一種廣泛被使用的 PCR 篩檢法進行檢測時,發現試劑組中三個目標基因中的 S 基因 (棘蛋白基因) 無法被檢測到 (科學家稱之為 S gene dropout 或 S gene target failure),因此,這種方法目前可以充當篩檢 Omicron 變體的「標記」。而此次,該變體以如此迅速的速度被檢測出來,並在短短兩週內就被列為「高關注變異體」,暗示著此變體可能具有生長優勢、不無可能會成為新的主流病毒變體

最近幾週,南非的感染者迅速增加,時間與檢測到的 Omicron 變體相吻合,且南非幾乎所有省份,感染該變體的病例數似乎都在增加,這些都隱約呼應著上述「再感染風險增加」以及「有生長優勢」之特性。

面對帶著如此「窮凶惡極」之相的新變體,「SARS-CoV-2 病毒進化技術諮詢小組」(TAG-VE) 在 11 月 26 日針對其召開會議並進行評估,認為其對於 COVID-19 的流行病學將產生有害影響,因而將之列入「高關注變異體」,意味著該變種可能:

1. 傳播性增加,或會造成 COVID-19 的流行病學上的不良影響;

2. 毒力增加或臨床疾病表現的變化;

3. 現有的公共衛生和社會措施,以及診斷方法、疫苗、治療方法的有效性等,都可能下降、不足以防範

因此,世衛組織要求各國採取以下行動:

1. 加強監測和定序工作,以監控正在流行的 SARS-CoV-2 變種。

2. 將完整的基因組序列和相關資訊上傳至公開資料庫,如 GISAID,共享資訊。

3. 透過《國際衛生條例》機制向世衛組織報告與 Omicron 感染有關的首例或群聚案例。

4. 國際間必須協調,進行實地調查和實驗室評估,以了解 Omicron 對於 COVID-19 的流行病學、嚴重程度、公共衛生和社會措施的有效性、診斷方法、免疫反應、抗體中和或其他相關特徵等等的潛在影響。

世衛組織同時也提醒個人,應積極採取措施以降低感染 COVID-19 的風險,包括採取有效的公共衛生和社會措施,如佩戴合適的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改善室內空間通風、避免前往擁擠處,並且接種疫苗等。不過,由於 Omicron 變體棘蛋白的突變之多,多到連以現有 PCR 條件都可能無法辨識,因此可以預期的是,現行這些「以原始病毒株棘蛋白為抗原」的疫苗,防禦效果肯定會下降。

近期台灣本土疫情趨緩,許多人已經開始掉以輕心,甚至在人多擁擠處也不戴口罩,再加上「因勸導戴口罩而遭受暴力對待」的事件頻傳,逼得一般民眾只能自掃門前雪。然而,就跟當初的 Delta 變體一般,總可能有百密一疏的時候;且返鄉潮將至,期望國人能夠自重,並且展現如同先前一樣的高素質。

延伸閲讀:《新變種Omicron》彙總! 輕症為主是否導致重症需觀察 、Moderna新疫苗將在60-90天進入臨床試驗、各國【邊境新措施】
延伸閲讀:《新變種Omicron》白宮首席醫療顧問Fauci : 美國恐面臨第五波新冠疫情 兩周後可確定其傳染力和致病力

資料來源:WHO、BBC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即分享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