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種Omicron》研究確認: Omicron BA.4、BA.5 具逃避 BA.1 感染引起的中和免疫力(閱讀)
台灣近期疫情進入平原期,染疫人數「降」至每日 2 萬上下,口罩政策也有條件鬆綁;然而接踵而來的 BA.4、BA.5 病毒株,我們不可小看!
根據研究,SARS-CoV-2 Omicron (B.1.1.529) 變異體最初被命名為 BA.1 亞系,可以廣泛逃避先前感染的其他變異體、疫苗或兩者結合所引起的中和免疫。而現在南非出現的兩個新亞系 ─ BA.4 和 BA.5,它們相對於 BA.1 又有了變化,包括棘蛋白上受體結合域的 L452R 和 F486V 突變。
研究人員收集了未接種過疫苗、但被 Omicron BA.1 感染過的參與者 (24 名) 的血清,以及曾接種輝瑞疫苗 (8 名) 或嬌生疫苗 (7 名)、又感染 Omicron BA.1 者的血清,測試對 BA.1、BA.4、BA.5 的中和免疫能力。
在未接種疫苗、但感染過 BA.1 的人中,其血清的 FRNT50 (可以中和 50% 病毒量的血清抗體效價) 從對 BA.1 的 275 下降到對 BA.4 的 36 和對 BA.5 的 37 (分別下降 7.6 倍和 7.5 倍)。在接種過疫苗又感染 BA.1 的參與者中,其血清的 FRNT50 則是從對 BA.1 的 507 下降到對 BA.4 的 158 和 BA.5 的 198 (分別下降 3.2 倍和 2.6 倍)。
未接種疫苗、但感染過 BA.1 的參與者,其血清對於 BA.1 的中和能力很低,除了意味著此一變體的低免疫原性,也解釋了為何此群人對於 BA.4、BA.5 的中和效價如此之低 (也就是,很容易會再被 BA.4、BA.5 感染)。而曾經接種疫苗、又感染 BA.1 的參與者,對 BA.4 和 BA.5 的中和能力比未接種疫苗者高出約 5 倍,因此推論疫苗可以讓人們獲得更好的保護* ─ 儘管中和抗體效價仍會隨著時間推移而下降。
不僅是研究資料顯示 BA.4 和 BA.5 有可能導致新的感染潮,在真實世界中,BA.4、BA.5 早已在國外掀起新一波疫情。台灣七月中旬時也出現首例 BA.5 本土個案,並且預估這個「傳播力比 BA.2 高出 1.5 倍」的 BA.4、BA.5,可能會於 9-11 月再度拉高感染人數。無論政策如何調整,奉勸各位還是盡自己的力量預防,畢竟,感染後造成的長期症狀至今仍無解。
* 說明:
這其實不難理解,因為接種疫苗後又感染病毒,就有如又再「追加」了抗原、刺激了抗體產生。因此,相對的,受感染者痊癒之後若再施打疫苗,同樣可以提升免疫力。
延伸閲讀:《新變種Omicron》高傳染力BA.5已佔美國80%感染案例,住院人數正上升中....
延伸閲讀:《變種Omicron》BA.5和BA.4的症狀,以及你如何保護你自己?
資料來源:MedRxiv、CDC、Yah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