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醫學》就差臨門一腳?京都大學 CiRA 的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儲存計畫面臨斷炊?

2012 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山中伸彌 (Shinya Yamanaka) 於 2006 年以小鼠皮膚纖維母細胞建立了第一個「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 iPS cell)」後,2007 年又製作出人類的 iPS 細胞。由於不以人類「胚胎」為材料,避免掉了倫理問題,因此,為再生醫學創造了許多的可能性。

近年使用 iPS 細胞所產生的細胞移植到患有頑固性疾病患者的眼睛和神經中的臨床試驗已取得了一些成果;另外,將 iPS 細胞應用於治療心臟衰竭、脊髓損傷、帕金森氏症等各種疾病,亦由動物實驗發展到接近人體臨床實驗的階段,都顯示著 iPS細胞的研究開發已逐漸進入應用與商業化的新階段。

自從發現 iPS細胞至今,研發過程已經進入「從基礎研究到商業化」的過渡時期。但由患者體內建立個人化的 iPS 細胞,動輒花費數千萬日圓,且需要數個月,緩不濟急,因此,要「商業化」的最大挑戰即在於如何在短時間內製造出符合患者所需的 iPS 細胞,並且要能夠降低資金成本。

為此,京都大學 iPS 細胞研究與應用中心 (Center for iPS Cell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CiRA) 於 2013 年發起了「iPS 細胞儲存計畫 (iPS cell stock project)」,目標是以類似捐血系統的方式,由捐贈者體內分離並建立 140 種類型的 iPS 細胞,以涵蓋日本 90% 的人口,也就是,多數日本人不會對這些幹細胞產生排斥反應,有需要時,僅需進行適當的誘導即可以使用。

不過要增加 iPS 細胞多樣性的捐贈者是個很大的挑戰,截至目前,僅由數十名捐贈者中,建立出 4 種 iPS 細胞,人口涵蓋率為 40%,加上日後將以基因編輯方式增加 6 種細胞株,期望藉此涵蓋多數人口。

然而,日本政府透露,從 2020 財政年度起,很可能就會中斷對 CiRA 「iPS 細胞儲存計畫」 每年 10 億日元 (合 920 萬美元) 的資助;而其他有意開發 iPS 細胞移植技術的公司,又對於同時使用「多種」幹細胞持保留態度 ─ 畢竟,要確保每種類型細胞使用上的安全性與正確性所需要的時間與金錢成本過高,加上現在的抗排斥藥物發展日益進步,若使用「單一類型」iPS 細胞合併使用免疫抑製劑,仍可達到降低排斥反應的目的。在缺乏政府與廠商的資金挹注下,iPS 細胞研究與開發的資金也面臨著枯竭的窘境。

從「發現」新藥的基礎研究,到藥物真正「問世」,通常需要 20 多年的時間。這條漫漫長路上,若是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援,就算是有潛力的發現也往往會夭折。此外,在現有的文化下,計劃資金提供者多半要看到的都是「應用的可能」,忽略了基礎研究的重要性,使得研究者有苦難言。然而,少了基礎,何來應用?這點,還盼望相關單位的計劃審查者三思。

資料來源:朝日新聞、日本網、科學月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即分享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