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醫療》亞東醫院骨科部主任張至宏醫師:首創膝關節脂肪墊治療退化性關節炎 有效減輕膝蓋疼痛並顯著改善功能!

台灣再生醫學學會亞東紀念醫院3/27共同舉辦2021台灣再生醫學學會學術研討會』,會中邀請多位領域專家一同交流關於再生醫療的政策法規進展最新醫學技術以及臨床研究成果

台灣再生醫學學會理事長暨亞東紀念醫院骨科部主任張志宏醫師率領亞東醫院骨科團隊於201912月成為台灣第一家獲核准自體脂肪幹細胞治療退化性膝關節炎的醫院。(延伸閱讀:《特管法》再傳喜訊! 張至宏醫師帶領亞東醫院骨科團隊獲 台灣第一家核准幹細胞治療退化性膝關節炎

此次研討會中,張志宏醫師也針對過往臨床試驗的結果以及通過特管辦法後初步幾個治療案例做了詳盡的分享。

退化性關節炎與軟骨缺損 需要有不同治療手段

張至宏醫師以兩顆蘋果做比喻,新鮮的蘋果只是缺了一塊就像軟骨缺損(Cartilage defect),只要把缺口處的軟骨補好即可,但是退化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就好比整顆蘋果爛掉,通常是因年紀老化、使用過度,讓整個關節都退化,並無法靠填補軟骨的方式做治療,因此,骨科醫師對於兩種不同症狀會給予不同的治療手段

早期的再生醫療普遍致力於解決軟骨缺損的填補,近年醫界與產業界也慢慢開始嘗試用再生醫療的手法治療退化性關節炎對於退化性關節炎的治療,以往以自體脂肪幹細胞(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ADSC)或是骨髓間質幹細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為主流,最新有透過胞外囊泡(exosome)的細胞療法也日漸被大家所關注。

退化性關節炎引起膝蓋腫脹 從膝關節脂肪墊找出治療關鍵

張至宏醫師表示,過往臨床上觀察許多退化性關節炎的患者膝蓋都有腫脹的情形,也讓團隊起心動念想探究膝關節脂肪墊(fat pad)在退化性關節炎中到底扮演怎樣的角色?脂肪墊大小約20立方公分,為膝關節中最大的組織,主要作用可以加強關節穩定、吸收震盪避免過度摩擦與刺激。近年許多研究發現,脂肪墊中有非常豐富的MSC,除了有內存的免疫細胞外,在發炎情況下也會自血液循流聚集來許多免疫細胞。此外,臨床研究指出,來自同一位病患脂肪墊中的MSC相較於腹部脂肪的MSC,其分化成軟骨的能力更好更專一,且產生的第二型膠原蛋白(Type II Collagen)也更多。種種證據都促使張至宏醫師決定開創第一個利用膝關節脂肪墊治療退化性關節炎的先例

首創膝關節脂肪墊治療退化性關節炎 臨床試驗結果佳

目前國際上對於膝關節脂肪墊多為動物模型研究人體臨床研究相當少,張至宏醫師於2017年通過衛福部許可與台灣艾默生醫合作開展臨床試驗收納12位2至3級的退化性關節炎受試患者, 透過手術切除從每位患者的膝蓋收集髕骨下脂肪墊(Infrapatellar fay pad,IFP)的脂肪組織,運送至細胞培養實驗室培養IFP-MSC,待通過品質放行檢測後再將冷凍保存的IFP-MSC運送回醫院解凍後立即將IFP-MSC(5 x 107細胞)注入膝關節定期回診追蹤約一年以評估膝關節功能恢復狀況(延伸閱讀:亞東醫院骨科張至宏主任:  350萬退化性膝關節炎最新治療-自體幹細胞)

臨床試驗結果顯示,患者在接受IFP-MSC治療48週後能明顯改善疼痛狀況與膝關節功能,且未觀察到明顯的嚴重不良反應事件。在核磁共振骨關節炎的MOAKS評分也從治療前的100.2顯著降低到治療48週後的85.0。此外,發現12位受試患者經活化後IFP-MSCs的IDO(Indoleamine-2,3-dioxygenase)表現量均與臨床治療的預後相關,因此認為IDO可做為未來評估IFP-MSC治療效力的潛力生物標誌物。張至宏醫師表示,此臨床試驗研究成果已經投稿國際期刊,團隊正在等審核通過當中。

延伸閲讀:《再生醫療》林口林奏延教授:間質幹細胞胞外體應用廣泛 有望成為替代細胞治療或攜帶藥物傳送的更佳選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即分享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