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零減碳》放牧既可是福也可是禍!! 研究發現,適當的放牧強度實際上有助於固碳 逆轉氣候變遷之害?(必讀)

秒速閱讀: 若將所有牧場限制在最佳放牧強度,全球牧場將可固碳 630 億公噸,相當於全球天然林重新生長 30 年的碳累積量!

-「用放牧匯碳」有臨界值
-最佳放牧條件地圖
-可能的解決方案

早先的研究認為,畜牧業會促使溫室效應惡化,然而,事實是否「100%」如此?有無解決方案?

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 3 月 15 日發表於《Nature Climate Change》的一項研究,點出了畜牧與氣候之間的微妙平衡點,簡而言之,就全球氣候變化而言,放牧既可是福也可是禍如果管理得當,放牧實際上是可以提升土壤碳儲量的;但若放牧過多,就會造成土壤侵蝕、導致更多的碳損失。

「用放牧匯碳」有臨界值
研究人員認為,放牧可透過緩解養分、光照等資源限制來刺激植被生長,進而增加根系對土壤的碳匯集

然而理想與現實總是有差距。研究小組在分析來自世界各地不同放牧研究的 1473 個土壤碳觀測資料後發現,當放牧強度或放牧動物數量跨過一個臨界點時,「放牧匯碳」效果不再,反而是讓土壤中的碳量大幅減少,其主要原因是荒漠化土地上土壤侵蝕的加劇 ─ 而這也是當今世上許多放牧環境面臨的狀況。

透過人工智慧方法建立模型並對其進行驗證後發現,在過去幾十年裡,由於放牧,深達一公尺的土壤碳儲量損失了 460 億公噸,相當於全世界所有化石燃料排放量四年的總和。

此外,放牧強度越高、氣候越熱,碳損失就越大,這意味著決策者應該考慮當地的非生物和生物因素,以便有效地管理牧場;如果忽略了這種複雜的相互作用,那麼使用 IPCC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 的指導方針,就會對全球「因放牧引起的土壤碳損失」低估 3 倍!

最佳放牧條件地圖
研究小組結合當地環境條件,繪製了全球高解析度「最佳放牧強度圖」,以及儲碳量開始快速減少的「強度閾值圖」,這些地圖有望成為評估現有放牧方式的重要基準,並指導當地農民如何有效地管理他們的牧場。

利用該地圖,他們估算出若將所有牧場限制在最佳放牧強度,全球牧場將可固碳 630 億公噸,相當於全球天然林重新生長 30 年的碳累積量!然而,現實狀況是,目前約有 20% 的牧場已經超過了臨界值,導致嚴重的碳損失。

可能的解決方案
研究小組指出,要達到最佳水準,大約 75% 的放牧區需要降低放牧強度,勢必將減少可供人們食用的肉類數量,因此這並不是項簡單的任務。

另一種選擇是「輪牧」─ 將放牧動物從受放牧強度影響較嚴重的區域轉移到受影響較小的區域 ─ 這是一個不一定會減少肉類供應、但可避免碳儲量急劇下降的可能機會。雖然從歷史上看,放牧是造成氣候變化的一大因素,但透過優化放牧強度減少牲畜對氣候的影響、重建流失的土壤碳儲量,還是有很大的潛力。

研究人員強調,這項研究並沒有深入探討這些因子對社會和經濟的影響,只是指出機會所在。它表明了飲食結構的改變可以成為減緩氣候變化的有力途徑;不過,若飲食轉向更多的蔬食或純素,能夠改善多少碳儲量?答案並不簡單,因為轉向以蔬菜為主的飲食需要更多的耕地、排放種類也不同,這會對環境產生不同的影響。這些條件對氣候變遷的總體影響是什麼?這是值得進一步探究的問題。

資料來源:MIT、CNBC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即分享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