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 疫苗》研究:「抗體效價」可能可以作為新冠肺炎疫苗保護力的相關指標

一般正常的疫苗開發流程中,要確定候選疫苗的功效可以透過多種途徑,包括漫長的安慰劑對照試驗。然而,在面對 COVID-19 時,除了大流行造成的急迫性之外,獲得緊急使用授權的疫苗已經推出並大量施打,也使得安慰劑對照的功效試驗變得越來越難以進行,因此迫切需要開發快速又具有成本效益的「功效關聯方式」,來為新型疫苗的監管批准提供方法。其中可能的選項之一,就是血清中抗體效價的量化。

在最近上傳到預印本伺服器 medRxiv 的一篇名為《Evidence for antibody as a protective correlate for COVID-19 vaccines》的論文中,探討了人們接種了輝瑞 (Pfizer)/BioNTech、莫德納 (Moderna)、Gamaleya、阿斯利康 (AstraZeneca)、科興 (Sinovac)、Novavax 或嬌生 (Johnson & Johnson)七種新冠肺炎疫苗中任一種後,血清中的「中和性抗體水平」、「可與棘蛋白結合的 IgG 抗體水平」和疫苗效力之間的關係 (選此二指標原因:中和性抗體可以阻止病毒進入細胞、複製或其他重要功能,而結合型 IgG 抗體則可以標記出病原體、促使病毒被巨噬細胞或其他免疫細胞清除)。

研究結果表明:「抗體效價」可以作為新冠肺炎疫苗保護力的相關指標。

該試驗中,是依照疫苗開發商建議的接種時程,施打完所有劑量後,隔 1-4 週,採集受試者血清,並利用 ELISA 測定患者血清中的「中和性抗體」和「可與棘蛋白結合的 IgG 抗體」的幾何平均效價 (GMT)。

由於針對各式疫苗所做的各種測試,是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實驗室中進行的,因此在分析之初,當把這些數據收集在一起直接分析時,往往只能得到「疫苗效力與中和性抗體效價間,只有低相關性」的結果。然而,若以各研究中報告的「人類恢復期血清」(HCS) 來進行標準化 (雖不完善,但已是「可取得的資料中最好的」),則可以發現,「中和性抗體水平」、「可與棘蛋白結合的 IgG 抗體水平」與「疫苗效力」之間,有著強烈的相關性,分別為77.5%和94.2%。

因此,在這篇文章中,研究人員也呼籲,建立一個「能夠更完整地比較世界各地實驗室的抗體測量結果的系統」並「使用標準化的評估方式/標準樣品」,將能夠加速確認早期臨床試驗中的疫苗療效、協助疫苗開發。

延伸閱讀:《COVID-19》「與保護力相關的因素」有哪些?可以預測疫苗的保護力嗎?

資料來源:Medical News、medRxiv (doi: 10.1101/2021.03.17.20200246)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即分享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