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療法》基因療法現隱憂!藍鳥生物 (bluebird bio)天價救命藥 Skysona 疑似引發血癌,FDA 展開調查!
1. Skysona 療效卓著但卻伴隨致癌風險
2. FDA 建議治療前應仔細考慮替代療法
3. 不僅藍鳥生物出狀況;基因療法仍有諸多挑戰
4. 藍鳥生物裁員求生存,但仍致力開發基因療法
藍鳥生物公司 (bluebird bio) 的基因療法 Skysona (elivaldogene autotemcel),2022 年 9 月透過 FDA 加速審批途徑獲得批准,用於治療罕見疾病腦腎上腺腦白質失養症 (cerebral adrenoleukodystrophy, CALD) 的 4 至 17 歲患者。不過,日前美國 FDA 宣布調查 Skysona (elivaldogene autotemcel) 的安全性,原因是有報告指出,接受治療的患者出現了血癌!
Skysona 療效卓著但卻伴隨致癌風險
CALD 是一種罕見的進行性神經退化疾病,主要發生在年幼男童身上,其特徵是出現癲癇、耳聾和運動問題等症狀。Skysona 透過將 ABCD1 基因「具有功能副本」用慢病毒 (lentivirus) 載體遞送到患者的骨髓幹細胞,再將此修飾過的幹細胞回輸至患者體內,以減緩神經功能障礙的惡化。然而,儘管 Skysona 在治療 CALD 方面具有顯著療效,但它也帶有罹患血液系統癌症的風險。
2024 年 10 月《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 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在接受 Skysona 治療 6 年後,29 名患者中有 94% 沒有出現神經功能衰退,超過 80% 的患者仍然沒有殘疾。不過,研究中也發現,有 7 名接受 Skysona 治療的男孩罹患了血癌。且在此之後,FDA 還記錄到了更多血液系統惡性腫瘤病例,包括急性骨髓性白血病 (acute myeloid leukemia) 和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其中一些病例被 FDA 視為「危及生命」。這些病例來自 Skysona 的臨床試驗的受試者,癌症是在 Skysona 治療後 14 到 92 個月被診斷出來的。
FDA 建議治療前應仔細考慮替代療法
鑑於該療法有導致血液系統惡性腫瘤的風險,FDA 建議醫療服務提供者在決定使用 Skysona 治療之前,應仔細考慮替代療法,包括為有合適、願意和可用捐贈者的患者進行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藍鳥生物發言人表示,他們自從首次發現血液惡性腫瘤風險以來,就一直與 FDA 合作,強調他們將繼續遵循既定程序來調查和報告潛在的安全問題。
不僅藍鳥生物出狀況;基因療法仍有諸多挑戰
Skysona 的安全調查進一步突顯了開發基因療法所面臨的安全性挑戰。其他基因療法公司,如 Neurogene 和 Beam Therapeutics,最近也報告了與其試驗療法相關的嚴重不良事件和患者死亡案例。這些案例突顯了基因療法的應用仍處於早期階段,且需要持續監控和評估潛在風險。
藍鳥生物裁員求生存,但仍致力開發基因療法
藍鳥生物在其第三季收益報告中表示,今年已有 5 名患者開始接受 Skysona 治療;此外,第三季營收為 1,060 萬美元,預計第四季的銷售額「至少」為 2,500 萬美元。為了應對財務挑戰,藍鳥生物在 9 月宣佈進行重組,裁員 25%,目標是將公司營運支出減少約 20%,並幫助公司在 2025 年下半年實現季現金流收支平衡。儘管面臨挑戰,藍鳥生物仍然致力於開發基因療法,並相信 Skysona 有潛力改變 CALD 患者的生活。
延伸閱讀:《基因療法》副作用需長期觀察!! 藍鳥生物 (bluebird bio) 基因療法 Skysona 有致癌疑慮,已 7 名兒童患者出現血癌
資料來源:BioSpace、Fierce Phar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