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技投資》從「山寨」到「創新」:中國生技崛起,創新藥物研發戰白熱化,將改寫全球藥物開發版圖?
1. 中國生技崛起,威脅美國藥業主導地位
2. 新創公司競爭白熱化,開發速度不可小覷
3. 政策與人才,是中國生技發展的推手
4. 中國競爭者遍布各領域,美國藥廠面臨多重挑戰
5. 大藥廠保持靈活,透過國際合作以變革產業
6. 中國生技崛起將促使產業發展,競爭下仍有新契機
延伸閱讀: 《川普2.0》不要糾結中美之爭! 美國生技產業高階呼籲: 科學沒有界線 只要對病患好的治療與方法都應該接納
中國生技崛起,威脅美國藥業主導地位
近年來,中國生物科技產業的蓬勃發展對美國製藥商的主導地位構成威脅。中國藥物開發的快速成長已引起業界震盪,並促使人們重新思考全球生物科技產業的中心位置。根據 Pharmaprojects 和 Citeline 的數據,中國在 2024 年有 6,280 種藥物正在開發中,比十年前增加了 1,200%,約為美國總數的三分之二。
延伸閱讀: 《CAR-T》擺脫神經毒性夢魘!Gilead/Arcellx治療多發性骨髓瘤Anito-Cel 關鍵二期試驗, 將挑戰嬌生/中國傳奇Carvykti 地位 (閱讀)/延伸閱讀: 《CAR-T》比施貴寶Abcema強!? 嬌生/南京傳奇(Legend) Carvykti 銷售季增63% 驚艷華爾街! 公司希望最高銷售達50億美元 (必讀)
新創公司競爭白熱化,開發速度不可小覷
不僅在開發數量上,在開發速度上,中國也是急起直追。美國史丹佛大學教授 Irv Weissman 於 2019 年發表了一篇關於針對特定癌症的新方法的論文;他與同事共同創立的 Pheast Therapeutics 公司,儘管起步較早,卻在同領域競爭中落後於中國公司德琪醫藥 (Antengene)。德琪醫藥注意到 Weissman 的研究,加速開發作用在相同生物路徑的藥物,臨床試驗進度甚至已領先 Pheast。這只是中國藥廠在癌症、肥胖症等領域快速發展的眾多案例之一。
政策與人才,是中國生技發展的推手
中國生技產業的快速崛起並非偶然。2015 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推出「中國製造 2025」製造業政策,為產業帶來政府投資、藥物監管改革和更快速的審批路徑。此外,許多在美國或其他發達國家受過訓練的管理人才回流中國,也為中國生技產業注入了新的活力。德琪醫藥的執行長梅建明 (Jay Mei) 就是一個例子,他於中國與美國接受教育,曾服務於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Celgene 和 Novartis Oncology,擁有超過 25 年的全球腫瘤療法臨床研發經驗。
中國競爭者遍布各領域,美國藥廠面臨多重挑戰
面對中國生技產業的競爭,美國藥廠似乎開始感到焦慮。舊金山 Meliora Therapeutics 公司在研究實體腫瘤藥物時發現,幾乎每個領域都有中國競爭者。該公司執行長 David Li 參訪中國實驗室後表示,中國的創新速度和效率都非常高,美國公司若想在執行方面與之競爭,將面臨很高的門檻。為了應對這種競爭,Meliora 選擇專注於新的生物領域,並對其保密。
大藥廠保持靈活,透過國際合作以變革產業
面臨競爭,大型製藥公司開始採取更靈活的策略,反過來利用中國的速度。賽諾菲 (Sanofi) 的研發主管 Houman Ashrafian 就表示,他們對創新「來自哪裡」並不抱持偏見。這些公司開始在中國尋找有競爭力的藥物,因為中國的開發成本較低,速度也較快;例如,Merck 最近以 1.12 億美元的預付款,獲得了翰森製藥 (Hansoh Pharma) 的肥胖症藥物的獨家授權。這些動態也迫使風險投資公司重新評估其投資策略,並開始關注中國的潛在競爭對手。
中國生技崛起將促使產業發展,競爭下仍有新契機
一些投資人認為,中國生技產業的崛起將促使產業發展。紐約 Lux Capital 的投資人 David Yang 表示,這將減少「me-too」產品的出現,並鼓勵開發新穎機制或同類最佳的策略。此外,美國生物科技創新組織 (Biotechnology Innovation Organization) 正在評估相關政策和立法提案,以加速醫療創新,確保美國在該領域保持領先地位。美國眾議院中國問題專責委員會也表示,願意與美國生物科技公司合作,以應對中國的競爭。
總而言之,中國生技產業的崛起已經對全球藥物開發格局產生重大影響,將促使各國的製藥公司和投資者重新思考其策略和優先事項。
資料來源:Endpoints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