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潰瘍性結腸炎》台廠看過來! 禮來(Eli Lilly)因市場競爭者多 放棄 mirikizumab 乾癬市場轉戰潰瘍性結腸炎(必讀)

秒速閱讀: 不過臨床試驗數據過關就是等於新藥上市,國際大廠雖然臨床數據過關,但評估市場競爭者過多,選擇退出,這也給台灣生技公司一個不同的思考方向,同樣對投資人來說,下手投資公司也要看國際競爭態勢,否則上市後的銷售就少得可憐,高價投資的人也難翻身。

禮來 (Eli Lilly) 的 mirikizumab 是一種針對 IL-23 的 p19 次單元的人源化 IgG4 單株抗體。2020 年 7 月,mirikizumab 在一項針對斑塊狀乾癬的 III 期臨床試驗「OASIS-2」中,與安慰劑相較,mirikizumab 達成了所有主要觀察指標;而針對諾華 (Novartis) 的 Cosentyx,也達成了次要觀察指標:mirikizumab 在治療後第 16 週的療效優於安慰劑、並與 Cosentyx 相當,並在第 52 週時顯示出優於 Cosentyx。當時,禮來表示,他們將向監管機構申請批准。

然而,一個出乎意料的消息是,禮來放棄了向監管機構提交以 mirikizumab 治療乾癬的計畫,也不打算向任何單位提交 mirikizumab ─ 主因是這已經是一個非常擁擠的市場,有許多已經上市了的競爭對手,例如艾伯維 (AbbVie) 的 Skyrizi (抗 IL-23 抗體)、嬌生公司 (J&J) 的 Tremfya (抗 IL-23 抗體) 和 Stelara (抗 IL-12 和 IL-23 抗體)。

不過這一決定並不意味著禮來要完全放棄 mirikizumab,他們只是把重點轉移到潰瘍性結腸炎 (ulcerative colitis) 和克隆氏症 (Crohn's disease) 上。

3 月 16 日,禮來公司宣佈 mirikizumab 在一項為期 12 週、針對中度至重度潰瘍性結腸炎的 III 期臨床試驗「LUCENT-1」中,達到了主要和所有關鍵次要觀察指標。而延續性的試驗「LUCENT-2」仍在進行中。「LUCENT-1」的結果為 mirikizumab 用於治療潰瘍性結腸炎提供了進一步的臨床證據,若可順利批准,mirikizumab 將是第一個抗 IL-23 p19 次單元的生物製劑。

但其實在此適應症上,仍有上述的競爭者:已經被批准可用於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嬌生 Stelara;另外,艾伯維的 Skyrizi、嬌生的 Tremfya,也都在評估中,目前處於潰瘍性結腸炎的 II/III 期試驗中

去年 11 月,美國 FDA 授予禮來所開發的新冠肺炎抗體療法 Bamlanivimab 的緊急使用授權 (EUA);此外,在潰瘍性結腸炎的 mirikizumab、阿茲海默症的 donanemab、糖尿病的 tirzepatide 和脫髮症的 baricitinib 等方面,也都取得了關鍵試驗的成功,可說是結實累累、患者佳音。

延伸閲讀:《自體免疫》AbbVie 新藥 Humira 接班人 ─ Rinvoq,可改善、控制中度至重度潰瘍性結腸炎

資料來源:BioSpace、Eli Lilly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即分享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