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A 》以不完整數據支持「快速通關」,新藥/新療法上市銷售不如預期

患者也好、新藥開發者也好,都希望辛苦開發出來的新藥或療法,能夠盡速進入市場、加入挽救生命的行列,因此,不同地區的衛生主管單位/部門,各有其機制以縮短新藥的開發時間。例如在美國,許多藥廠會選擇依據《處方藥使用者費用修正案》(Prescription Drug User Fee Amendments, PDUFA),付費加速審查,或是由 FDA 授予快速審查、突破性療法、優先審閱或加速批准等途徑通過審查,或是為正在開發的藥物提供「突破性療法」的資格等等。

然而,對於藥物開發的「藥品付款人」(可能是健康保險或者是醫藥健康管理公司等) 而言,卻有許多事項必須權衡、考量。例如,此時藥品該如何定價。在傳統的藥品定價模式中,付款人會發布藥品的相關數據,並根據待治療的人群、以及患者可能獲得的收益來評估、協商價格。然而這些走「快速機制」的藥物,通常是在還沒取得完整的比較數據、且受試患者人數還較少時,就被批准進入市場,因此,付款人無法以現有數據、可靠地預測該藥物在臨床上、真實使用時的成效 (包括療效或總體生存效益等)、收益的規模與持久性等。然而此時的定價卻又不能漫天叫價、藥品製造商也不可能給予其折扣 ─ 這也就意味著,在真正的成本回收、甚至獲利前,他們必須「墊付」巨大的資金。

為了克服這一難點,藥品付款人必須尋找一些新的模試,例如:動態價格 (隨著新的試驗或臨床數據提出,價格隨之調整)、採績效付費機制,或以療效為基礎、分數年支付費用等,以將不確定的成本分攤於藥品付款人與製造商之間

而在製藥廠商這一端,也必須積極於開發初期就制定好商業策略,包括儘早與管理機構一起確認適合該藥物的開發與批准途徑,並與藥品付款人溝通、了解他們期望在開發結束時,能夠獲得什麼樣的臨床試驗結果等,以確保將「獲得批准」轉化為真實的收益與商業上的成功。

資料來源:Endpoints News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即分享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