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療法》心臟病發作後的基因療法,修復心臟終有望?

心臟病發作時,常會導致數以百萬計的細胞立即死亡;而事件發生之後,心臟與血管細胞仍會繼續死亡,造成損傷擴大,嚴重時可能導致心臟衰竭。然而,人類心肌細胞再生的速率極為緩慢 (每年僅再生 0.5~1% 的心肌細胞),因此心臟受損之後,幾乎無法自我修復。

愛丁堡大學心血管科學中心的科學家,取用了經歷心臟病發作後接受心臟移植的患者的「被切除的受損心臟」,由其中確認了受損血管和心臟細胞中,基因的表現狀態 (該研究結果已於 2019 年發表),這將可以作為尋找「影響血管再生過程的關鍵基因」的綜合圖譜。

由這其中,科學家可以找出心臟病發作後被開啟表現的基因 ─ 這些很可能就是導致心臟細胞或血管長期受損、或阻礙自我修復的關鍵。研究人員認為,未來或許可以在心臟病發作不久之後,就注射特定基因療法,以關閉阻撓修復的基因,或是開啟促進修復的基因。

而在此項研究之前,德克薩斯心臟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就曾發現,當患者出現心力衰竭時,心臟的 Hippo 訊號傳導路徑的活動會增加、抑制心臟修復。而在心臟衰竭的小鼠中,若將該訊號傳導路徑阻斷,則心臟功能有所恢復;該結果也可在豬隻身上再現,接受治療的豬的心臟功能得到了改善,並形成新的血管。將特定基因或訊號傳導路徑做為治療的目標,或許是未來修復受損心臟的契機。

資料來源:BioSpace、Fiercepharma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即分享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